导入数据...
关于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挤压型大变形隧道围岩预应力锚索一次支护体系与应用》的公示
时间:2024-12-24 00:00: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   查看:1174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粤科函区字(2024)1564号)要求,经提名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提名,现对我单位参加完成的《挤压型大变形隧道围岩预应力锚索一次支护体系与应用》项目相关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2月24日至12月30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对提名项目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信部提出,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部门提供异议的,应当加盖本部门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并提供联系方式。非书面异议、匿名异议和超出公示期限(以邮戳为准)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钱科

联系电话:028-84764656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附件:《挤压型大变形隧道围岩预应力锚索一次支护体系与应用》公示内容

四川师范大学

  2024年12月24日

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科技进步奖)

学科、专业评审组

建筑交通与水利组

项目名称

挤压型大变形隧道围岩预应力锚索一次支护体系与应用

提名者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主要完成单位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四川师范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1.李志军

   称:正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负责人,主持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组织实施、阶段审查、总结,并组织科研成果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

2.于家武

   称:正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技术负责人,是该课题研究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主持了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优化与应用。

3.王睿

   称:讲师

完成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工作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主要贡献:课题主要完成人,是该题理论部分的主要完成人,主持了项目的室内试验部分与理论开发部分。

4.彭再勇

   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协助项目大纲编写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负责该科研课题现场试验研究,对完善一次支护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5.董书滨

   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是该课题的现场实施部分的主要负责之一,参与了方案编制、技术实施和报告编制。

6.刘志成

   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协助组织科研成果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协助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参与方案和报告编制。

7.徐腾

   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是该课题现场施工部分的主要负责人员之一,负责锚索产品和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工作,参与方案和报告编制。

8.侯京通

   称: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参与组织科研成果在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和应用,参与报告编写。

9. 陈洲频(高工、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参研人员)

   称: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是预应力锚索系统的应用与优化推动者之一,参与方案优化工作和报告编写。

10.高新强(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参研人员)

   称:教授

完成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工作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主要贡献:课题主研人员,提出了锚固系统附件的设计方法,是预应力锚索系统和支护体系优化的理论奠定者之一,参与报告编写。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论文1<挤压大变形隧道研究现状及高强预应力一次(型)支护体系、隧道建设(中英文)、40(6)2020.6、李志军、郭新新>

论文2:<木寨岭公路隧道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隧道建设(中英文)、41(9)2021.9、于家武、郭新新>

专著3<挤压大变形隧道一次支护理论与成套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24.09、于家武、郭新新>

论文4: <基于理论承载性能与应力扩散计算的高强预应力锚索适配垫板设计方法、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1(5)2024.5、郭新新、高新强>

论文5:<软岩隧道高强预应力锚索快速支护技术研究—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例、隧道建设(中英文)、44(8)2024.8、陈洲频、郭新新>

知识产权名称

专利1:<一种基于隧道场解重构理论的隧道围岩支护方法及系统>( ZL 2021 1 0626525.6)。发明人:洪开荣;郭卫社;冯欢欢;赵毅;刘永胜;游金虎;杨朝帅;高攀;王琪;黄俊阁;于家武。权利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2:<一种涨壳式让压锚索及其施工方法>(ZL 2021 1 1198440.9)。发明人:郭新新;于家武;唐绍武;王睿;龙文华;王洪鹏;侯京通;杨鑫;陈国安;王保雄;朱芳浩;张潜;赵威;范东升; 王祝强;杨涛;杨海军;殷晓东;张晓辉;李贺。权利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专利3:<一种组合式可注浆预应力大变形锚杆及其施工方法>(ZL 2021 1 1198453.6)。发明人:郭新新;于家武;张永海;王睿;唐绍武;王洪鹏;龙文华;周希涛;侯京通;刘智华;杨鑫;陈国安;陈军;蒋富强;李佳耀;黎景雄;邓小刚;乔书珍;朱芳浩;赵宝锋。权利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专利4:<一种树脂搅拌锚固与拉拔试验装置>ZL 2019 1 1125496.4)。发明人:王睿;郭新新;马振旺。权利人:四川师范大学

专利5:<一种软岩小孔径深孔成孔设备>( ZL 2020 1 0001656.0) 。发明人:唐绍武;于家武;郭振枝;陈杰华;杨战锋;熊良;徐腾;徐胜。权利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专利6:<张拉限位空间的确定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ZL 2022 1 0244081.4)。发明人:罗斌;唐绍武;廖强;于家武;方宗平;陈强;方正。权利人:四川交达预应力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专利7: <一种基于围岩应力释放的隧道大变形判定方法>(ZL 2023 1 0312185.9)。发明人:郭新新;周希涛;王睿;龙文华;陈洲频;汪波;张兆军;丛晓飞;胡广义;汪现伟;余跃新;易定达;赵宝锋;刘铁山;王凡;张建;陈常辉;杜卫君。权利人:成都理工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

软件著作权8:<智能支撑管理系统>(2023SR1488218)。权利人: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西安创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专利9:<一种用于锚固剂安装的伞式防滑装置>( ZL202320637556.6)。发明人:于家武,龙文华,郭新新,侯京通,徐腾,张兆军,余跃新,梁振,赵宝锋,王建军,王白泉,逯长清,刘国平,汪现伟。权利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专利10:<一种可让压的组合式垫板>( ZL 2023 2 0636243.9)。发明人:郭新新;于家武;龙文华;侯京通;熊良;张兆军;余跃新;梁振;赵宝锋;王建军;王白泉;逯长清;刘国平;汪现伟。权利人:成都理工大学;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编辑:科学技术处